学大教育近日发布2023年度报告,经过两年多探索,双减后转型可谓基本完成。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业绩方面,2023年营收约22.1亿元,同比增长超23%,已接近双减前2020年约24.3亿元的营收水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大幅超过2020年约0.4亿元的盈利水平。
业务方面,学大教育明确了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融合四大业务,从过去的校外培训为主转向多元化。
治理方面,创始人金鑫4月25日已担任董事长,此外,两位资深职业教育从业者被提名进入董事会,有利于管理层进一步聚焦业务转型。
两年多来,学大教育是教育公司转型的典型,学大教育如何选择转型方向,在转型过程中遇到哪些波折,作出什么样的调整,转型前景如何,都颇具镜鉴价值。
优化个性化教育产品结构
4月26日晚间学大教育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营业收入约22.1亿元,同比增长23.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亿元,同比增长1035.24%。
年报指出,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推进发展战略,持续积极优化业务布局。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均实现正向增长。
增长还在加快。同日发布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约7.05亿元,同比增长3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0.5亿元,同比增长886.44%。
学大教育业务转型的方法论是国家鼓励做什么+自己擅长做什么。
2024年2月8日,教育部发布《校外培训管理条例》,明确了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有益补充的基本定位,此外,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非营利定位,让教育培训行业看到了其他业务未来的确定性。
一段时间以来,新东方、高途、学大教育等头部机构的传统业务均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长原因有共性也有差异。
外部因素带来全行业利好。招商证券今年1月发布的研报称,目前,传统教育赛道政策相对稳定,限制学科类牌照发放,持牌机构数量稀少,这导致传统教育赛道供需严重失衡。
大量中小机构出清,行业内全国性布局、品牌知名度高的合规机构所剩不多,它们因此获得更多市场空间。
内部因素则明显差异化。新东方4月25日发布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新增68个学习中心。2024财年一季度时,新东方预计全财年网点同比扩张15%-20%,二季度时预计增速约20%,如今预计增速又上调到约30%。
学大教育没有增加学习中心,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个性化学习中心近240所,与上年基本持平。
其增长动力来自产品结构优化。学大教育个性化教育业务以前主要是一对一培训,目前,在一对一之外增加了小组课、小班课产品,并依托自研双螺旋智慧教育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互补教学。
学大教育创始人兼董事长金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一对一培训的收入占比已经从90%多下降至60%多,由于产品结构优化,学大教育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更重要的是,学大教育已经跑出全日制学习基地这条第二增长曲线。年报称,报告期内,公司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布局了30余所面向高考复读生、艺考生等学生群体的全日制培训基地,结合地区教育发展需要,还在大连、宁波等地兴办了全日制双语学校。
不管是传统业务,还是全日制基地和学校业务,办学理念的核心都是个性化教育。金鑫说。
学大教育有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学大教育在浙江慈溪和辽宁大连兴建了3所文谷双语学校,目前校均在校生超过1000人。此外,学大教育在河南驻马店、山东青岛、江苏苏州等地的高中学校项目将先后落地。
铺开三项新兴业务
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融合是学大教育的新业务,目前正在快速推进。
这些新业务的方法论更体现了国家鼓励做什么+自己擅长做什么。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近两年,国家出台多份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各地要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一批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行业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学大教育最早是与中职学校合作开设职普融通班,发挥学科培训优势,帮助中职学生参加职教高考。
金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这种模式的办学效果很好,但合作沟通成本较高、商业模型不够优秀。
此后,学大教育转向独立运营中职学校。年报显示,已经收购了3所中职学校,托管运营了多所学校。据介绍,今年还将继续扩张。
在高职教育领域,年报显示,学大教育的职业教育聚焦专精特新和紧缺人才两大方向,与多所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达成合作,项目覆盖共建产业学院、二级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
年报显示,学大教育在2023年成功将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专业落地旗下大连通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填补了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在中职学校专业领域的空白。
上述学大教育有关人士介绍,落地专业还包括低空经济、绿色双碳、康养医护等领域。
另外,学大教育董事会4月27日发布公告称,选举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冯晓为独董,选举紫光集团副总裁、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许惠龙为非独立董事。这两位资深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领域从业者进入董事会,将为学大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目前职业教育板块的学生人数还不是很多,需要继续扩大规模,目标是到明年营收占比超过10%。金鑫说。
在文化阅读领域,学大教育为何在实体书店经营困难的形势下逆势发力?
在政策导向方面,年报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十一年提到全民阅读,并由倡导转变为深入推进,意味着全民阅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学大教育已开办10家句象书店。句象书店是集合图书销售、图书借阅、咖啡轻食、文创展销、文化沙龙、空间租赁等业态的复合型文化空间,目标是5年开办100家。
传统的实体书店肯定赚不到钱,但如果成为整体业务的组成部分,与其他业务相协同就不一样了,金鑫说,文化和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
此外,句象书店的目标是打造成类似于樊登读书的线上线下融合产品,只不过,樊登读书是从线上扩展到线下,句象书店是从线下做起。
目前线上获客的成本高、黏性弱,相反,实体书店的线下流量不仅大,而且精准、黏性强,用户聚集在书店周边3-5公里范围内,有的一周会光顾多次。金鑫说。
但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实体书店也必须形成一定规模,才会有流量效应并支撑起新的商业机会。
另一备受关注的医教融合业务,今年则首次出现在学大教育年报中,年报显示,这是学大采用医院+家庭+学校综合干预模式,为面临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学习困难等挑战的儿童提供适应性发展的解决方案。
据中国残联2023年发布的中国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且以每年近20万人的速度增长。
2015年出版的《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显示,全球大约有6%至9%的学龄儿童受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所累,中国的患病率是6.3%。
2023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扩大特殊教育资源,推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较大城市加快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
我们发现,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他们lsquo;不想学rsquo;,而是lsquo;不能学rsquo;,也就是由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导致的。这种lsquo;病rsquo;需要治疗、训练,但国内严重缺乏相关专业的医生、康复师,亟待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金鑫说。
现金流如何保障持续扩张
2023年年报对学大教育创始人金鑫本人也有标志性意义。年报显示,金鑫已于4月25日担任集团董事长。
学大教育4月23日公告称,原董事长吴胜武由于个人发展原因,申请辞任董事长。吴胜武同时担任紫光集团执行副总裁。
学大教育创立于2001年9月,并于2010年11月在纽交所上市。2016年,学大教育完成私有化并借壳银润投资回归A股。但由于期间发生强烈波折,金鑫一度离开上市公司董事会。
其私有化的对价来自向西藏紫光卓远科技有限公司的23.5亿元借款。2016年1月,学大教育的控股股东变更为紫光卓远。2020年6月,公司控股股东由紫光卓远变更为无控股股东。
2021年4月,通过一致行动人控股,金鑫回归,并成为学大教育实际控制人。
目前,学大教育的单一最大股东已变更为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破产企业财产处置专用账户,持股比例降至13.16%。
因私有化欠下的23.5亿元巨额债务偿还已接近尾声。年报称,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对紫光卓远的剩余借款本金金额约为4.64亿元,进一步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
2023年,学大教育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约6.1亿元,今年一季度继续净流入约4.4亿元。这给其还款创造了余裕空间,也给未来转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留出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展望今年全年,学大教育的原则仍是坚持持续健康增长。金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截至目前,学大教育的转型布局已初具成果,相信坚持长期主义,以成为对客户有价值,对社会有价值、对国家有价值的企业为目标的学大,也必将在2024呈现更多惊喜。
目前,全国疫情呈现稳定下降态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小幅波动。端午假期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老挝姑娘乔伊在采茶。老挝36庄园有限公司供图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是各国人民追...
辽阔大地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生机盎然。您听说过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
村里搭起了水肥一体化的新大棚;过去滞销的白萝卜变成了经济价值高的水果萝卜和樱桃番...